君子于是语,于是道古,修身及家,平均天下,此古乐之发也。
今夫新乐,进俯退俯,奸声以滥,溺而不止。
及优侏儒獶杂子女,不知父子。
乐终不可以语,不可以道古。
此新乐之发也.”
宾牟贾篇
宾牟贾侍坐于孔子,孔子与之言及乐,曰:“夫武之备戒之已久,何也?”
对曰:“病不得其众也。”
“咏叹之,淫液之,何也?”
对曰:“恐不逮事也。”
等等一系列关于《武》乐的问答,探讨了其中的礼仪和寓意.
师乙篇
师乙曰:“乙,贱工也,何足以问所宜?请诵其所闻,而吾子自执焉。
宽而静,柔而正者,宜歌颂;广大而静,疏达而信者,宜歌大雅;恭俭而好礼者,宜歌小雅;正直而静,廉而谦者,宜歌风;肆直而慈爱者,宜歌商;温良而能断者,宜歌齐。”
此篇通过师乙之口,讲述了不同性格的人所适宜演唱的歌曲风格。
1.主要内容
-封国与职官制度
-封国制度:《王制》详细记载了古代的封国情况。
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
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”
,明确了爵位的等级划分。
同时,对于封国的大小也有规定,“天子之田方千里,公侯田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”
,这种土地分配制度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。
-职官制度:文中描述了不同官职的职责和人员配置。
如“冢宰制国用,必于岁之杪,五谷皆入,然后制国用”
,说明冢宰负责国家财政,要在年末五谷收获后制定国家预算。
还有“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,以告于王,而升诸司马,曰进士”
,体现了乐正负责选拔优秀人才,推荐给司马,称为进士的官员选拔流程。
-祭祀与养老制度
-祭祀制度:祭祀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《王制》提到“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社稷,大夫祭五祀”
,明确了不同等级的祭祀对象,这是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方式。
并且对于祭祀的时间、祭品等也有诸多规定,如“天子社稷皆大牢,诸侯社稷皆少牢。
大夫、士宗庙之祭,有田则祭,无田则荐”
,通过祭品的差异体现等级差别。
-养老制度:养老制度体现了古代的仁政思想。
“凡养老,有虞氏以燕礼,夏后氏以飨礼,殷人以食礼,周人修而兼用之”
,介绍了不同朝代的养老礼仪。
同时,规定了养老的场所和对象,“五十养于乡,六十养于国,七十养于学,达于诸侯”
,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照顾。
-教育与选士制度
-教育制度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州有序,国有序”
,描绘了古代的教育机构设置。
并且阐述了教学内容和阶段,“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
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