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嬷嬷仿佛还想说话,却忍了下来,替她端了姜茶来:&ldo;冬吃萝卜夏吃姜,如今要入秋了,少爷快再饮些姜汤。
&rdo;她凑近魏祈宁耳边低声道,&ldo;于女子的身子有好处,将来少爷可少吃些苦头。
&rdo;魏祈宁饮下浓浓的姜茶,只觉又甜又辛,即刻出了一身热汗,浑身都舒坦了。
她铺开纸,研磨提笔,又将《武经七书》中的选段抄了两遍,既当练字,又当温习背诵。
前两次休沐,她都跟着郑怀文去火|枪营练习使手铳,平日放学回府,则着重练字,阅读背诵时文,对照文试过去的策论考题逐一做文章,而后交给国子监专教策论的先生批改。
教策论的顾先生原来忙着指点旁的学生,对魏祈宁颇不耐烦,但读了她的文章,倒也认为是可塑之才,便花了些时间好生指点一番。
……国子监中早已经停了学,考生们各自在家中温习备考。
八月初九,便是乡试乡试科考的考场在京城东面的贡院,天还未亮,一路行去皆是静悄悄,接近贡院西街处,却开始渐渐拥挤。
二人不得不下车步行,到门口等待。
魏祈宁是武科,同魏祈安别过,在另一处排队。
这一队的人同旁边文举的队伍相比,人少了不少,显得稀稀拉拉,有看上去像寻常读书人的,也有身材健硕,孔武有力的,还有几个富贵公子哥儿,打扮得风流倜傥,英俊潇洒,就是不大像来考试的。
有些考生兴许是太过紧张,脸色青白,有些甚至躲到路边大吐特吐,引得周围的人赶紧散开,生怕也被恶心吐了。
考场外有把守的侍卫们,眼皮一掀就不再看,显然是司空见惯。
魏祈宁同国子监一同来应考的同窗打过招呼后,便在外等入场。
前排已经开始点名,听到名字便上前等着搜身。
监门官是从禁军中抽调而来的,看惯了京中的王公贵族,官禄世家,搜身时颇有一套。
遇到脸色紧张,躲躲闪闪者,自然搜得严格,恨不得将考生的衣服全部扒下才好,遇到衣饰华贵,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,则只需除下一层外袍,着中衣转一圈,象征拍两下便可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