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庭安四十多岁,留着两撇小胡子,人也长得精瘦,眼睛不大,但是却精光闪烁,自有一股精明强悍的气势。
“大家不必拘礼,都坐吧。”
杨庭安的性格和林清遇到过大部分喜欢拿腔拿调的文人不一样,他非常的干脆,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,上来就开始布置任务。
从年初六到现在,不过开衙七天,全国各地各项事宜也都汇聚到京城,每年六部都要呈交一年总的方案计划给内阁,给内阁批复。
所以眼前这段时间,也是六部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,一直要持续到二月末。
工部掌全国土木、水利工程、军火、战甲制造,矿产、纺纱甚至金融货币和度量衡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,所要做的事情林林总总、无所不包。
其中水利工程是个大项目,光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就是五名,既要负责稽查河道、海塘、江防、沟渠等,又要核算修建桥梁、道路的工程经费,甚至制造船只、渡船也在其工作范围内。
一县之事物已经算是繁琐,更何论一国之事物?
所以当杨庭安光是对着都水清吏司分派的事物,就说了整整半个时辰,期间不时点名其他郎中、左右侍郎如何协助都水清吏司的工作。
杨庭安语速快,说话只讲重点,毫不拖泥带水,下面的一众工部官员一阵奋笔疾书,竟是人手一个小册子!
看来也都是已经习惯了杨庭安的语速和行事风格。
也幸亏林清听到下面的属官说是要开会议,习惯性得带上自己的小册子和笔,否则此刻也是措手不及。
其实也不难理解,就是林清记忆力超群,初次接触这些事物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,各方面关窍有诸多不理解之处,虽然能记住大概,但是很多细节还要回去推敲,若不做些笔记,很难将事情贯通起来。
更何况,很多事情也不是说光你工部一个人去做,事情就能搞定的。
杨庭安的任务中,还有很多点名到了其他五部,比如说户部,若是户部这边拨不出银子,那么他们工部就是再多的计划,那也只是计划。
每年大家呈交计划之后,能审批通过的方案会由内阁转给户部,由户部核算国库的银两以及今年一年的税银,再给每个部门核拨银两。
根据户部拨付的银两,工部还要删减掉一些项目,挪到明年再去做。
但是这个已经是最后的定稿了,在户部拨银之前,还需要先和户部通气。
比如说你工部今年想大展拳脚,需要户部拨银两五百万两银子修建河道、大兴土木,结果户部那边预算出今年的税收最多只有一千万两,那你这种方案提出去也不就是扯淡吗?一半钱都给你工部,其他部门怎么办?就算户部答应,永康帝也不可能同意。
每件事情,都要分为轻重缓急,比如今年需要修建防洪河道,否则以去年的破损情况,今年年初不修,等到夏季大雨冲刷泛滥,冲破河堤,河水蔓延到沿岸村落、县城,导致大片流民和死伤,那到时候吃瓜落的,第一个就是工部!
再比如说太子今年要修建太子府,这太子府怎么修,计划多少银两,又该怎么和礼部交接,既要省银钱,又要合规制。
这方方面面、各种弯弯绕绕,都需要接到任务的人去自己思量。
所以杨庭安这一番工作任务分派下来,众人都是面露苦色。
而说完了这一通之后,杨庭安停下来猛灌了三杯茶,然后轻咳了一声,目光落在了林清身上,看到林清也和其他工部官员认真的在做笔记,倒是心中油然而生一种,这人果然就该在他们工部干的料的感觉。
只是想到刚刚在内阁得到的消息,脸色也不由得有些凝重:“此次营缮清吏司,为首之要务,是要重新修缮会国馆,三月中旬鞑靼王子将会携使臣入京,皇上下令务必重修会国馆,让鞑靼皇子宾至如归。
其余藩属国,安南、琉璃等到时也会一同前来朝贡。”
杨庭安这话一落,工部上下官员一片哗然!
鞑靼皇子竟然要携使臣入京?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?要知道大明初立时,蒙古族被圣祖皇帝赵明光打败,签下了每年纳贡盟约。
圣祖皇帝之后的建武帝又是个英勇善战的皇帝,为人作风十分悍勇,一生都在戎马之上,不仅仅将周边小国逐一清扫干净,甚至还将铁蹄踏上了朝鲜、琉球、安南等一些国家,自那之后,每年京城的会国馆都有不少藩属国前来纳贡,除了朝贡时节,平时也会不定期的来大明学习儒家文化,觐见大明皇帝。
那时候大明的风光可谓一时无两!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