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说喜欢什么颜色,欣赏谁的字谁的画,就连爱吃什么,爱喝什么,他也都模模糊糊,说不上来。
他懊恼颓丧,捂着太阳穴,阵阵作痛。
这会儿,他突然觉得他好像从未参与过她生命一般。
若不是奈何桥头稚陵回眸一眼,碧色纱裙,乌发双髻,裙袖飘摇,小巧银铃铛叮铃铃地响——他还从未见过她那样轻盈明亮的装束打扮。
那样的她,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姑娘一样明亮烂漫,不曾是旁人眼里寡淡古板的样子。
他以为窥到她真实模样的冰山一角,殊不知她更有他从未见过的前十六年。
那十六年没有他的日子,她自由天真,幸福美满,过得很好。
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他,为他收敛一切,将他视作依附;也在最美好的年华因他而死。
为什么上天要在无可挽回之时才让他悔悟。
若早一点悟到……就好了。
他沉默着,喉结一滚,低垂眼眸,摇了摇头,兀自沿街独行。
行到一颗硕大的梅子树下,他仰头看去,冬日的梅子树并无果实可摘,但已可以想象,梅子成熟季节,她会提着小篮子到这儿来摘梅子回家酿酒。
今年夏天,她在宫中也酿了青梅酒,埋在承明殿的梧桐树下,她说,过半年饮用风味最佳。
今已半年,青梅酒尚在,酿酒之人何在。
即墨浔踟蹰徘徊良久。
他追封了她父亲为宜陵侯,她兄长为忠勇侯,母亲为楚国夫人,立祠刻碑,然而……她不会再因此欢喜了——她死后他再去做的这许多事,全然于事无补。
他抱着膝,缓缓坐在临水石阶上,天色将暮,城中各家渐渐亮起灯。
已是十二月严冬,又近除夕佳节团圆之日,大家忙着过年,加上才打了胜仗,街头巷尾喜气洋洋,张灯结彩,十里八乡的乡绅豪富,莫不都出了钱,请了人在城里街上舞龙舞狮子。
灯烛荧荧,人间欢庆,他静静望了许久,这颗梅子树下别无灯火,他像融进这乌黑阴影里一样,人间的烟火热闹与他毫不相干。
天色渐沉,部下臣僚们找不到他,急得团团转。
京中加急的信件千里迢迢飞到了这里来,部下们在宜陵好容易寻到即墨浔,即墨浔才恍然回神,淡淡说:“嗯,拔营回京吧。”
他怕再多看几眼,就更舍不得走。
他冥冥地想,稚陵,你的两个心愿,我都替你实现——能换你来生的一面之缘么。
裴家的宅院修葺一新,他命人找了几个当地妥帖可信的妇人看管,这宜陵太守不敢轻慢,费尽心思找到几人,其中一个姓缪,似是裴家远房的表婶,让她好好照料院中草木。
缪家母女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照料得枝繁叶茂的,保管枯木逢春。
即墨浔班师回京,刚回禁宫,雪片一样的折子便飞到他的书案上。
他无暇理会,立即去看孩子,待见他哭得撕心裂肺,奶娘怎么也哄不好时,他心头酸楚,接了孩子,让所有人退下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